善管善治 向下向深
探索基层司法服务最优解
2021年以来,饶平县人民法院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民法庭职能定位,全面推进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,坚持与基层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,充分发挥法庭在解决基层矛盾纠纷中的靠前优势,统筹谋划、强力推进、创新发展,实现布局合理、功能完善、机制健全、治理有效、队伍高能“五大愿景”。
一、布局优化,打造半小时诉讼服务圈,让“家门口法庭”、“足不出户诉讼”成为法庭服务基层的新常态
因辖区、人员、法庭功能弱化等原因,经历几次撤并,县法院将原有19个法庭撤并为6个。2021年以来,通过深入调研,根据6个法庭案件数量、人口规模、交通条件、现实需要、特殊群体习俗等因素,结合人民法庭建设新形势、新要求,持续优化法庭布局和审判资源配置。2021年,在原有布局的基础上陆续挂牌成立饶洋、三饶、浮山、钱东、汫洲、海山、所城7个乡镇调解工作室,与县诉前调解(和解)中心实现线上同步对接、线下资源整合。2022年创建东山、海山2个网上巡回审判点,为传统的法庭插上信息化翅膀,实现法庭诉讼服务迭代升级,“数字正义”蹄疾步稳。对行政区划上没有设立法庭的临陆海岛海山镇,通过设置海山镇网上巡回审判点、诉前调解工作室等方式,实现司法服务有效覆盖,弥补了法庭数量少、诉讼服务局部短缺的弊端。现在岛民足不出户便可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网上开庭、网上调解,不能使用智能终端的群众,由汫洲法庭法官主动下沉,通过巡回审判、实地调解等方式,跨越海陆交通和数字鸿沟,为岛民解决身边涉诉烦心事。2023年,随着基层社会治理的深入推进,6个法庭依托地方党委社会综合治理大格局,先后入驻19个乡镇综治中心,将司法服务“触角”延伸至村、镇、场,通过以点带面、线条结合、网格兜底,不断织密“6+7+2”庭室点相融的诉讼服务网络,解纷效果向周边辐射放大,法庭区域布局更加科学合理。
二、立足核心,强化民商纠纷调处主阵地,让基层法治堡垒牢守化解矛盾纠纷、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线
治国安邦重在基层,基层稳则天下安。人民法庭站在化解矛盾纠纷、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前沿,妥善处理大量婚姻家庭、邻里争端、民间借贷、土地承包经营等民生纠纷。2021年至今,6个人民法庭共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2987件,审结2824件,占县民商结案总数的54.09%。6个法庭平均结案率达94.54%,服判息诉率92.70%;适用简易程序审结案件1589件,占比58.57%,以调解、撤诉方式结案1246件,调撤率达45.93%。三年来,6个人民法庭的收、结案数占全县民商事案件“半壁江山”,各项质效指标持续向好、排名靠前。法庭调解成效尤其出彩,6个法庭稳扎稳打,坚守“能调则调、当判则判,调判结合、案结事了”的原则,将司法调解工作贯穿于法庭办案各环节,最大限度促成和解、化解矛盾,调解案件数占全县总调解数的约70%,基层矛盾纠纷得到实质化解。
三、以精应需,绘制精品法庭特色新枫景,让“枫桥经验”在新时代持续焕发新光彩
随着经济社会发展,各镇区工业化、城镇化、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推进,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快速增长,且类型日趋多样,从传统的婚姻家庭、邻里关系等向拆迁安置、征地补偿、产园区投资、大型设备购销、经济合同、劳务派遣等社会热点、难点扩展。饶平法院高度重视法庭服务乡村振兴、基层社会综合治理,鼓励法庭主动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、社会组织的沟通联系,推动完善基层矛盾多元化解机制,推进人民法庭进乡村、进社区、进网格“三进”工作,积极对接(乡)镇、村、组三级调解网络基层解纷力量,建立村、司法所、派出所、法庭联动调解机制,主动当好“法治参谋”,促进实现“抓前端、治未病”。2021年至今,人民法庭共诉前调解各类纠纷1896件,调解成功856件,调成率45.15%。特别是今年,6个法庭诉前调解结案493件,占三年纠纷总数的近60%,调解成功291件,成功率达59.03%,全年度纠纷化解工作量质双优,有效引导基层矛盾纠纷诉前实质化解,做到“小事不出村,大事不出镇,矛盾不上交”,同步实现无重大信访案件,无重大责任事故,无矛盾激化事件的平安大格局。法庭成绩亮点纷呈!
“双语法庭”巧解“治理密码”。饶洋法庭是饶平北部距离县城最远的法庭,辖区人口20多万人,今年来新收民商事案件220件,审结214件,结收案比为97.27%,结案平均用时34.75天,诉前调解成功率达82.98%,服判息诉率达94.34%,在6个法庭中结案用时最短,质效最好。
该法庭结合客家风土人情,推广“客家三老”调解品牌,引入“老乡贤”“老娘舅”“老党员”纠纷化解机制,采用客家话“讲母语解心结,携熟人开心锁”,以客家传统文化促进法理情相融。饶洋法庭法官也经常为辖区各村委会开展普法讲座,将诉源治理、前端解纷、法庭断后的调解理念灌输给村委会干部,传授调解技能,提升村镇党员干部参与诉前调解的积极性和调成率,诉前调解成功率全年保持在80%以上,服判息诉率全年保持在90%以上。
为了更好满足少数民族村民的司法需求,饶洋法庭定期到蓝屋畲族村泰华楼开展“土楼”普法,引导村民提高法治意识、合理表达诉求,促进少数民族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融合,守护蓝屋畲族古村文化。净一方乡土,筑一方安宁,蓝屋畲族古村三年来无一诉讼纠纷,是名副其实的“无讼村”。近日,饶洋法庭获评“推动诉源治理工作成绩突出人民法庭”,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其在推进诉源治理工作中表现优秀、走在前列予以通报表扬。
“蓝海法庭”乘风踏浪绘就“海上好枫景”。汫洲法庭坚持能动司法理念,变“坐堂问案”为“主动出诊”,上渔排、进海岛,“靠前式”问民需,聆听渔民最真实的司法需求,详细了解涉海上、渔业、渔民矛盾纠纷的主要类型、海鲜批发交易情况、当地海产品加工企业运营等情况。
在普法宣传上,该法庭始终坚持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贴心对点服务,为汫洲大蚝、海山紫菜等特色产业养殖户提供专业法律咨询,不断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影响力和精确度。
大力开展“法庭+”模式,主动联合汫洲镇综治办、派出所共同打造镇村两级“海上枫桥”网络体系,入驻平安网格、矛盾调处中心,抢占非诉解纷三个先机,紧紧抓住靠海治海“第一现场”、“第一时间”、“第一关口”的契机,对海上纠纷就地排查、就地化解,做到“船头吵架船尾和”,纠纷不出渔排,矛盾不上陆地。
“森林法庭”绿色法槌护航绿美生态。深入贯彻“两山”理念,在潮州市“林长+森林法官”协作机制启动后,饶平法院浮山法庭、三饶法庭两名“森林法官”随即入驻新安林场、韩江林场。
依托“森林法官”工作室,充分发挥“森林法官”生态司法审判职能和诉前解纷优势,坚持打击和修复并重,行政和司法并驱,共同完善绿色生态司法保护衔接机制,灵活运用多种责任承担方式,推动生态环境协同治理,用“绿色法槌”护航绿美饶平高质量发展。
浮山法庭持续创新“森林法庭”普法宣传模式,深入大山组织村民在百岁大榕树下沉浸式普法。金秋时节送法到“柿饼之乡”,为经营商户送上“法治大礼包”,护航非遗特色产业繁荣发展,相关经验做法被“人民日报”“人民法院报”选录刊登。
四、以人为本,夯实队伍建设释放新活力,让人民法庭成为培养、储备和输送高素质司法人才的孵化器
县法院高度重视人民法庭的人员配置,实行“五个优先”人员激励机制,优先给法庭分配员额、优先为法庭调整补员、优先为法庭配备辅助人员、优先培养使用法庭干警、优先晋升法庭干警等级,让人民法庭成为法院人才培养的“摇篮”。近两年,在全院员额编制紧张的情况下仍从20名员额法官中派出5名优秀青年法官下沉基层,坚持选好庭长、配强干警,选派6名政治、业务素质过硬的干警担任法庭负责人。近三年,人民法庭法官助理从无到有,法官助理持续增派至10人,书记员增至10人,6个法庭总人数达26名,且不定期选派新招录的公务员、选调生到人民法庭蹲苗锻炼,彻底改变了从前“1法官+1书记员”单打独斗的萧条局面,实现了法庭人员结构的正规化、专业化、年轻化,切实做到人才涵养在基层,作风涵养在基层。在长期的基层工作中,人民法庭涌现出了一批扎根基层、服务群众的优秀法官及审判辅助人员,张瑞文同志扎根基层36年,获评“全省法院调解专家”,获评县委嘉奖、法院“岗位标兵”及“办案能手”等23人次。
当前,饶平法院“精品法庭”工程已初具成效,但仍任重道远。接下来,我们将更加主动地延伸审判服务职能,向下向深,从群众“心”出发,做实群众“身边人”,“如我在诉”踏平群众办事泥泞路,积极服务乡村振兴、服务基层社会治理、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,在新时代奋力书写基层治理新答卷。